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因為我們的語言是足球





執筆之時,香港足球代表隊剛在2018年亞洲區外圍賽首場賽事先拔頭籌,以7-0大勝不丹,全場比賽有6,326人,旺角場象徵爆滿的紅旗再次飄揚。

這篇文章,是小弟入場睇波後的隨筆,絕對不是要對香港隊的球員評頭品足,只是寫點賽後的觀感。

其實我以前入場看港隊的比賽很少,少得可憐,看球會聯賽的比賽比港隊還要多。以前會想—:「究竟香港隊幾時可以排出全鬼陣?(註:即是正選十一人全為入籍球員)」。我很少看香港隊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香港隊血統不夠「根正苗紅」。但當我每次入場看港隊比賽後,都總能夠改變腦海中一點想法。

華將盧均宜於賽後記者會如是說:「我們落場的球員全部都是香港人,大家都是代表全香港人去踢。

七個入球,由三種膚色的球員包辦。英國出生的麥基梅開二度、加納出生的安基斯和高梵毎人一球,本地薑盧均宜林嘉緯各建一功、出生於中國大陸的鞠盈智亦有進帳。或者各自文化背景不同,可是大家的語言都是足球,因為足球的緣故於旺角大球場一同馳騁,只要看到他們當中的拼勁,相信沒有人會質疑他們對香港隊的投入感。

當你看到,中堅法圖斯接應角波頭槌頂高,掩住個頭攤喺地下唔忿氣嘅樣;又或者高梵搏晒命訓晒身去追一球七成機會溜出橫邊嘅界外球;又或者再見到法圖斯親手將個足球交予林嘉緯主射十二碼。大概不會再說他們不是香港人,他們對香港隊的投入不亞於本地球員,兩者相差的或許就只是膚色的不同。

好記得體育傳媒前輩說過:「看入籍球員議題,不要流於陜隘的本土主義。」事實上,香港隊現時不論質或量上,本地球員的水平都有待提升。香港足球隊正在承受失去精英運動項目資格而帶來的青訓空窗期的苦果,23-26歲的本地球員質量上特別受到影響。結果,香港隊有實力的本地球員年齡偏大,青訓斷層的實力中空就要由入籍球員來填補。這個,不是入籍球員的錯,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苦果。

高梵也好、安基斯也好、鞠盈智也好,都是我們的自己人。他們又不是偷渡,而且又住滿七年手持特區護照,不只制度上是香港人,連球場表現也配得上香港隊的球衣。我們不會歧視高梵安基斯的膚色,更加不會罵鞠盈智徐德帥是蝗蟲。或者我們不懂得非洲人說的話,國語也不太靈光,可是足球是他們成為我們當中的共同語言。作為球迷的我們,還是會因為他們的拼勁和技術而擊節讚賞。

因為我們的語言是足球,本地球員更加應該在這個共同語言上和入籍球員較勁。令教練impress的,不應該是本地球員的身份,而是實在的技術和能力。所以,作為一個本地球迷,真心希望有朝一日,香港隊的年輕一輩用能力打入香港隊正選—比如是林學曦取代高梵麥基的箭頭位置,又或者羅港威打大賽唔再腳軟企穩正選。世界從來有競爭先有進步,要贏街外對手,唔只先贏自己,亦要先同入籍球員競爭。

因為我們的語言是足球,一種貫穿香港隊不同層次的語言。香港彷彿除了金融以外甚麼都沒有,在這個的地方我們更加不應該讓這個語言失傳。或者有人話,今次扯紅旗的6,000幾人中,有好多都是<<不輕視任何對手>>系列海報效應下的忽然球迷。可是,對於已經沉靜了好一陣子的香港足球,有更多人留意始終也是好事。

球員也好,球迷也好,只要把足球這個語言練得更流利的話,我相信事情都會好起來。球員踢好一點,球迷自然嗌得落力一點。畢竟,香港人最均真,你睇麥基就算浪費鬼咁多機會,入左兩球後全場都叫麥基個名就知咩事。


我希望,經過7-0大勝不丹一役後,會有更多人給香港足球一個機會,會有更多人去了解香港足球這個不分膚色層次的語言。


圖片來源:香港足球總會網站